篮网这次成功激怒中国球迷,摆烂队成摆谱队,以后别来圈钱了!_曾凡_北京_上海

作者: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:2025-10-16 19:01:16阅读次数:0

当上海梅赛德斯奔驰中心的穹顶灯光亮起时,成千上万的眼睛不断寻找那个穿着篮网队21号球衣的身影。2025年NBA中国赛第二战的终场哨声响起,比分定格在118比107。赛场的气氛却并未如预期般热烈,而是充斥着愤怒的嘘声——中国球员曾凡博整场比赛未能登场,第四节依旧坐在替补席上,两场比赛累计仅有10分06秒的上场时间,完全没有数据贡献,这种冷遇激起了球迷们积压已久的不满情绪。

图片

原本被视作一场价值百万美元的篮球盛事,却迅速变成了一场公关灾难。篮网向中国球迷道歉的话题在社交平台上的阅读量,仅在24小时内就突破了3亿,而腾讯体育直播间也被“退票”弹幕刷屏。当太阳队的替补控卫泰瑞斯·沙梅特能够在中国赛中狂砍32分时,持有双向合同的曾凡博却连垃圾时间都无法得到机会,这种明显的差别对待刺痛了每一个中国球迷的神经。看台上,一位举着“小曾值得一个机会”灯牌的北京大爷,激动地用京片子怒吼着:“摆烂球队还摆臭架子!”

图片

从布鲁克林篮网的商业视角看,这样的决策似乎并无不妥。作为NBA唯一的华人老板,蔡崇信比任何人都清楚中国市场的重要性。然而,当竞技体育的严酷现实与商业利益的精密算计发生冲突时,后者显然占了上风。在NBA这个百亿美元的商业帝国中,每场中国赛的球员轮换都是经过精细计算的交换:既要满足赞助商对球星亮相的需求,又要确保主力球员不因时差影响常规赛状态。因此,曾凡博成了这场资本博弈中的牺牲品——他既不是保障合同球员,也未在美国篮球圈建立根基,商业价值远不如其他球员,甚至可能不及杰伦·威尔逊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。

图片

但这种冷酷的商业逻辑显然低估了中国球迷的情感诉求。当布朗尼·詹姆斯依靠父亲的名气轻松签约湖人时,远在大洋彼岸的年轻球员却正在为NBA最边缘的生存机会拼搏,而曾凡博为了追寻梦想,毅然放弃了CBA的顶薪合同,每天进行14小时的加练,向球迷们讲述的是一位挑战篮球权威的英雄形象。篮网教练组的“时机未到”之类的借口,与太阳队勇敢启用新人的举措相比,显得毫无说服力——当德文·布克主动为曾凡博示范跑位时,那一幕温暖的画面在网络上传播开来,反而凸显了主队在用人策略上的冷漠和无情。

图片

这场风波暴露了NBA全球化战略中的深刻裂痕。中国赛历经二十年的市场培育,庞大的球迷群体已经从盲目的偶像崇拜,转向了更加理性的价值认同。新一代球迷不再满足于观看库里表演Logo Shot,他们更渴望看到本土球员突破天花板的历史瞬间。然而,篮网的管理层似乎并未读懂这一变化。当蔡崇信在VIP包厢里与商业伙伴举杯庆祝时,场外那些愤怒撕票的年轻球迷们,正用最直白的方式宣示着:中国球迷的消费选择权,终将转化为对球员的真正尊重。

如今,曾凡博带着满脸落寞登上了返京的航班,他的NBA之路或许注定充满艰难。双向合同球员的平均职业生涯不到两年,而G联赛50万美元的年薪与CBA上千万合同之间的巨大差距,让这位22岁的年轻人面临着沉重的选择。然而,中国球迷的集体声援,已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。那百万条涌入篮网官方微博的质疑留言,那些在二手平台上低价甩卖的篮网周边,都在为这个关乎尊严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——当商业利益与体育精神的天平失衡时,市场的反击从未缺席。

图片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